应对先天性脊髓肿瘤,需要早发现早治疗
先天性脊髓肿瘤由胚胎发育期残存的胚层细胞发展而成,依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表皮样囊肿、皮样囊肿、畸胎瘤、肠源性囊肿、脂肪瘤、脊索瘤等。其常常表现为患者后背部正中皮肤的异常,如腰骶部窦道形成、皮肤局部凹陷、局部毛发增多、色素沉着、脂肪瘤等皮肤异常。
先天性肿瘤在很多情况存在脊髓栓系,随着患儿的成长,脊髓受到牵拉缺血,会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和萎缩及大小便功能障碍,所以患儿在刚出生时就要注意,及时治疗。
先天性脊髓肿瘤发病年龄轻,病程长,进展慢,同时常合并脊柱裂、脊柱侧弯及其他畸形。很多病人合并有后背部正中皮肤异常,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,肿瘤大部分位于腰骶部。
由于肿瘤大部分位于脊髓下端圆锥部,该处马尾神经较多,故主要以下肢及腰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为起病方式。少数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因潜毛窦与椎管相通导致颅内反复感染。
核磁共振检查是先天性脊髓肿瘤常见的诊断检查方法,MRI基本上能够做到定位、大部分定性诊断,同时了解其他畸形和脊髓拴系情况,因此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病起着重要作用。病人如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及体征都需要行也有着重要作用,X线平片可见明显椎体畸形,椎管增宽,椎体后缘受压凹陷,同时用做手术前椎体的定位。CT和重建检查同样是为了了解锥体骨性异常,同时也是为了手术前了解周围的骨性异常。
先天性脊髓肿瘤治疗的方式为手术,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的方式,医生会严格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,手术过程中应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,在保护脊髓及神经功能的前提下,尽可能做到全切或近全切除肿瘤,减少术后短时期肿瘤复发可能。
荐 相关文章
